登录 / 注册
当前位置:潜龙阁 > 其他小说 > 金石印契:千年心篆录 >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卷贰·印魂涅槃第73章·敦煌经变

    贞元十七年的河西走廊,宛如被炙烤的赤色炼狱。鸣沙山千佛洞的崖壁在烈日下扭曲变形,渗出丝丝缕缕血色经纹,仿佛大地在无声泣血。来楚生单膝跪在十七窟冰凉的青石地面,手中的錾刀早已被汗水浸透。他死死盯着眼前的《金刚经》卷首画,本该慈悲祥和的佛陀,此刻在昏黄油灯摇曳的光影里,竟显露出狰狞的血盆獠牙,佛眼泛着幽绿的凶光,嘴角的涎水仿佛要滴落下来。

    “薛都知,第七窟的《降魔变》活了!“小沙弥跌跌撞撞冲进藏经洞,袈裟沾满尘土,声音里带着惊恐与绝望。此刻,李清照转世的薛涛正将青檀皮浸入浣花溪水,专注地调制着特殊的纸浆。听到呼喊,她猛地抬头,腕间“易安“印痕突然泛起幽光。溪水中倒映的不再是蜀中熟悉的竹林,而是敦煌夜空扭曲的二十八宿星图。星辰错乱排布,天狼星异常明亮,散发着不祥的红光,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即将降临。

    薛涛指尖轻轻划过水面,涟漪竟凝结成鸟虫篆警语:“沙州危,速启《心经》封魔印“。这方用反书阴刻技法镌刻的经变图,是她与楚生耗费三年心血的结晶。三年前在益州,他们日夜钻研,将造纸工艺与神秘的封印术相结合,创造出这独特的水纹密语。每一道波纹、每一个符号,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。

    此刻的莫高窟十七窟深处,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。来楚生以錾刀为笔,在青金石墙面疾刻倒悬梵文。本应镇压邪祟的《坛经》偈语,此刻却如活物般扭曲蠕动,文字表面泛起诡异的黑色黏液,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腥臭味。窟顶镶嵌着吐蕃使臣进献的“九眼天珠“,珠子散发着妖异的紫光,将壁画里的夜叉饿鬼悉数唤醒。那些夜叉张牙舞爪,发出刺耳的尖啸,饿鬼们则垂涎三尺,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。

    “清照,接印!“来楚生咬破指尖,将带着体温的血珠奋力弹向窟内北壁。几乎同一时刻,薛涛从水纹中如鬼魅般跃出,她身姿轻盈,宛如水中仙子。袖中浣花笺迎风展开,笺上“大慈大悲“水印与血珠相触,瞬间化作千道金丝。金丝如灵蛇般穿梭游走,缠住暴走的经卷灵体。这是他们用蜀中薛涛笺工艺改良的“金刚网“,每一根金丝都坚韧无比,蕴含着佛法的力量。

    突然,一阵阴森的骨笛声穿洞而入,笛声如泣如诉,却又带着摄人心魄的魔力。被封印的《张议潮统军出行图》中,战马嘶鸣着踏出壁画。这些战马体型巨大,浑身散发着死亡的气息,蹄铁上镌刻的吐蕃密咒泛起绿焰。绿焰熊熊燃烧,所到之处,空气都被扭曲。薛涛见状,急忙展开十二张染硾笺。笺上反刻的《兰亭集序》字迹在虚空拼成诛魔剑阵,剑影闪烁,寒气逼人。那是王羲之真迹被焚时,她用通灵印拓残存的笔魂,每一笔都蕴含着书圣的浩然正气。

    “用曹衣出水!“来楚生暴喝一声,錾刀在青石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施展出吴道子失传已久的线描绝技。随着刀锋划过,敦煌地脉龙气如汹涌的潮水般奔涌而出。龙气呈金色,带着磅礴的力量,将正在实体化的《地狱变相图》重新压回墙面。图中的恶鬼发出不甘心的怒吼,却无法抵挡龙气的威压。薛涛趁机咬破舌尖,将精血喷在浣花笺水印上。顿时,笺上“心经“印文暴涨如天罗地网,裹住即将破壁而出的百鬼夜行图。百鬼在印文的束缚下拼命挣扎,却无济于事。

    地窟突然剧烈震颤,仿佛有巨兽在地下苏醒。来楚生怀中的“天工开物“印突然滚烫,烫得他几乎握不住。他猛然想起开元年间与张旭狂草入印的往事。那些醉后刻在酒坛的“颠印“,此刻正在千里外的长安西市共鸣,发出低沉的嗡鸣。薛涛腕间印痕骤亮,一道强光闪过,两人同时窥见天机:吐蕃人盗走的《坛经》封泥里,藏着安史之乱时被封印的怛罗斯妖兵。那些妖兵身形高大,手持漆黑的兵器,眼中闪烁着邪恶的光芒,一旦解封,必将带来一场浩劫。

    “以经为印,以窟为函!“来楚生大喝一声,将錾刀狠狠刺入《金刚经》末行的“波罗蜜多“四字。每刺入一分,都能感受到经文里蕴含的强大力量。薛涛则引动水纹印,将整篇经文倒映在藏经洞顶。刹那间,三千卷佛经同时发出梵唱,声音响彻云霄。梵唱声庄严肃穆,带着无穷的威力,把即将成形的妖灵重新压成壁画里的墨线。窟外传来戍卒们的惊呼,人们看见第十七窟的崖壁上,新刻的《维摩诘经变》正在月光下渗出朱砂血泪,血泪顺着壁画流淌,宛如无声的控诉。

    当第一缕晨光照进洞窟时,来楚生惊讶地发现,刚刻完的《引路菩萨图》左下角,悄然浮现半枚“易安居士“的朱文小印。那是李清照在汴京陷落那年,用毕生词稿炼化的“金石劫“印痕,每一笔都饱含着她的心血与情感。薛涛走上前,轻轻抚摸着印迹,敦煌的风沙里忽然飘来一句熟悉的“生当作人杰“。声音轻柔却坚定,仿佛穿越了时空,带着李清照的不屈与豪迈,在洞窟中久久回荡……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