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/ 注册
当前位置:潜龙阁 > 其他小说 > 金石印契:千年心篆录 >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《金石印契:千年心篆录》卷二·印魂涅槃

    第53章·反书缚龙(敦煌龙朔二年)

    莫高窟第十七窟内,风蚀的岩壁如同饱经沧桑的老者,在酥油灯将尽的昏黄光晕下泛着暗金色泽。摇曳的灯火将壁画上的飞天仙女染成诡谲的模样,飘带与裙裾似在幽冥中翻涌。来楚生跪坐在羊皮经卷前,骨节分明的手指握着刻刀,刀刃与经卷摩擦时发出细碎的“沙沙“声,宛如春蚕啃食桑叶。他独创的“反书阴刻“技法已臻化境,每道刻痕都精确到发丝,梵文字母在经卷上逆向排列,却在岩壁投影中化作正序——万千镜像如金甲力士执戟而立,光影交错间,肃杀之气凝成实质,在洞窟内缓缓流转。

    这已是他转世为敦煌经生的第三十七载,岁月在他眼角犁出细密的纹路,却让他的眼神愈发深邃。此刻,他忽然停刀屏息——掌心传来经文微微的震颤,那些倒悬的梵文正渗出幽蓝微光,如同活物般扭曲盘绕。“原来如此...“他喃喃自语,指尖抚过经文末端,终于参透“以印封魂“的秘术:这些看似普通的经文,实则是缚龙索,专为镇住西域流窜的妖僧妄念而生。

    “楚郎,吐蕃使团已至月牙泉。“清泉叮咚般的声音突然响起,薛涛的魂影自泛起涟漪的浣花笺中浮现。这是李清照的第九次轮回,此世她托生为蜀中女校书,因独创“十色笺“名动锦城,却也因此触怒节度使韦皋。一缕残魂附于未完工的“易安“水印,化作会说话的笺纸,在风沙中与来楚生并肩作战。笺面浮现反书小楷,字迹如游丝却暗藏锋芒:“《金刚经》夹页的于阗文地契,记着高昌妖僧私炼人骨印泥的窑址。“

    话音未落,浣花笺突然剧烈震颤,水纹如沸,笺角竟渗出暗红血珠。来楚生心中警铃大作,抄起刻刀便要起身,却见洞窟外的月光突然扭曲成漩涡状。低沉诡谲的梵唱裹着沙砾撞在岩壁上,如同恶鬼哀嚎。七名吐蕃喇嘛脚踏鎏金玛尼轮碾过流沙,轮轴间嵌着的“二十八宿肖形印“泛着妖异青芒——那分明是半年前被盗的敦煌至宝!为首喇嘛张开染血的嘴唇,猩红咒文在空中凝结成血曼荼罗,六芒星阵中浮现无数骷髅头,张牙舞爪地扑向藏经洞。

    “来得正好。“来楚生瞳孔骤缩,刻刀闪电般划过掌心。鲜血顺着刀刃滴落在经卷末行的倒书梵文上,刹那间,洞窟四壁轰然作响。八万四千条青铜锁链破土而出,每条锁扣皆刻满《连山易》卦象,锁链碰撞声如惊雷炸响,在洞窟内回荡不绝。血曼荼罗触到锁链的瞬间,发出婴儿啼哭般的尖啸,开始寸寸崩解。

    “破!“薛涛的魂音化作清越剑鸣,浣花笺凌空展开,“易安“水纹印迸发千道剑气。剑气如银练划破血色六芒星,将狰狞的图案劈作纷扬的杏花瓣。来楚生趁机翻掌按地,昨日刻在洞窟地砖的九叠篆“封“字骤然发亮,地脉深处传来沉闷的轰鸣。无数白骨破土而出,竟是沉睡千年的敦煌戍卒骸骨,他们甲胄上的铭文皆是反书汉隶——这是他融汇魏晋碑刻与吐蕃密宗所创的“阴兵印阵“。骸骨列队成阵,锈蚀的兵刃折射着冷光,将吐蕃喇嘛的退路彻底截断。

    吐蕃喇嘛见状,暴喝一声掷出玛尼轮。轮中肖形印化作奎木狼,周身缠绕幽蓝鬼火扑袭而来。来楚生咬破舌尖,血雾喷在经卷之上,反书梵文遇血竟化作实体金钟,嗡鸣着将妖狼扣于其中。薛涛魂念急转,浣花笺上水纹印渗出墨汁,在钟面书写《兰亭集序》倒序文。每一笔都暗藏王羲之“群籁“笔意,墨痕所过之处,金钟震荡出毁天灭地的音波。随着一声巨响,金钟震碎妖狼元神,二十八宿印如流光般重归藏经洞,镶嵌在岩壁的星图凹槽之中。

    “好个反书缚龙手!“垂死的吐蕃喇嘛发出刺耳的狞笑,身躯轰然解体,血肉凝聚成血舍利,如利箭般射向《大般涅槃经》。来楚生挥刀割裂左手皮肉,露出掌骨上预刻的“卍“字阴文,以血肉为印,生生将血舍利封入骨中。剧痛让他闷哼一声,单膝跪地,额间冷汗滚滚而落。而薛涛的魂影却在此刻骤淡——为护藏经洞,她以笺纸本体承受了曼荼罗的反噬,水纹印开始泛起细密的裂痕,如同蛛网般蔓延。

    三更时分,夜色如墨。来楚生将血舍利嵌入新刻的“反书陀罗尼经咒印“,深深按进鸣沙山地脉。地脉传来悠长的嗡鸣,仿佛远古巨兽的叹息。薛涛残魂栖息的浣花笺裂痕更深,几乎要碎成齑粉。他却从怀中取出一方鱼子笺,指尖轻抚过细腻的纸面:“此笺以洮河绿石研末制成,正好承你那''''易安''''水印重生...“

    话音未落,笺上水纹突然汇聚成《璇玑图》回文诗,第八行暗藏“何日归汉“四字,字迹闪烁间,仿佛李清照的前世记忆正在苏醒。洞窟外,肆虐的风沙骤然停歇,皎洁的月光照亮新刻的敦煌莫高窟功德碑。碑文赫然是反书小楷:“龙朔二年,经生沈弘护法于此。“后世无人知晓,这沈弘正是来楚生此世化名。而那些被封印的妖僧妄念、暗藏玄机的反书经文,连同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,都随着敦煌的风沙,永远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中,等待着某个宿命之人,再次揭开这千年的秘密。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