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同许安蒸馏、勾兑出第一坛酒,楚青玉尝了一口,直呼道:“好酒,好酒,天下竟有如此烈的好酒!”
随后,楚青玉大手一挥,“伙计,照着驸马爷的法子再弄两坛,本公主要进宫。”
...
“瑶儿,瑶儿,姑姑来看你了”,楚青玉抱着两大坛子酒,进了长公主的宫殿。
正在逗弄池中鱼儿的楚凤瑶抬头一看,喜上眉头,“原来是青玉呀。”
楚青玉鼓着腮帮子,气鼓鼓的说道:“你这丫头,许久不见,也不知道叫声姑姑。”
“是是是,青玉姑姑。”
“哈哈哈,这才是我家好瑶儿,瑶儿,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来了”,楚青玉晃了晃抱着的两坛子酒。
楚凤瑶婉拒道:“青玉,我已成婚,不能再饮酒了,让夫君看到了不好。”
“啧啧啧,凤瑶嫁人后知道矜持了,可是已经晚了,姑姑已经把你小时候那些糗事都告诉你夫君了。
臭小子,还不滚过来。”
远远吊在楚青玉身后的许安,这才现身,“瑶儿,我没想到,你八岁就能饮酒,抱着酒坛子满宫殿跑。”
楚凤瑶耳根子红彤彤的,“夫君,你听我解释,就那一次,还是青玉骗我喝的。”
楚青玉放下一个酒坛子,学起了楚凤瑶小时候的样子,醉醺醺的,指着身边的宫女说道:“这么好喝的东西,怎么不早给本公主拿来?
害的本公主现在才喝上这么好喝的东西,好喝,嘿嘿嘿,嗝~...”
“楚青玉”,楚凤瑶追着楚青玉挠起了咯吱窝,“你给我站住,我让你败坏我,我让你败坏我,今天非笑死你不可。”
看着两人打打闹闹,许安抱起来另一个酒坛子,“没想到我家瑶儿,小时候这么野!”
...
“慕爹爹,走一个。”
楚青玉豪爽的与慕乐仙对碰酒碗,然后一饮而尽,看的许安一愣一愣的。
许安悄声问道:“咱这位青玉姑姑,和外公非常熟?”
楚凤瑶回道:“我听父皇说,青玉从小就讨人喜欢,就连我母后也喜欢的不得了,把青玉当亲妹妹看待。
我小的时候,大多数时间都是青玉带着我玩。
听大人说,在我很小的时候,比较怕生,外公每次来看我时,都是青玉在中间牵引,我才愿意与外公亲近。”
许安感慨道:“那可真是实在亲戚了。”
绕是慕乐仙这个大宗师也喝的过头了,打了个饱嗝,说道:“青玉丫头,你跟慕爹爹说实话,是不是拿慕爹爹当外人了?
这么好的酒,也不给你慕爹爹寄几坛子。”
元丰帝楚怀明在旁边补充道:“就是,这么好的酒,为兄竟然不知道。”
慕乐仙嫌弃的瞥了楚怀明一眼,“你滚一边去,我们俩的事,跟你有什么关系。”
楚怀明郁闷的闷了一口酒,‘没有我,你们都不可能认识,没有我行吗?’
楚青玉摇头晃脑的说道:“慕爹爹,这您可错怪我了,这酒呀,是您的宝贝孙女婿,我的好侄婿,研究出来的。”
“什么!”,慕乐仙瞪了许安一眼,“兔崽子,在东海阁住了那么多天,都不知道把这酒拿去孝敬外公,你小子是不是太没良心了。”
许安赶紧解释道:“外公息怒,我这法子也是突然才想到的。
还有,这也多亏了乐游原的美酒,别的酒都差点意思,在东海阁,我就是想把这美酒造出来,也没法子呀。”
“外公?外公?”
“呼~”
楚青玉又豪饮了一口酒,“行了,别喊了,慕爹爹睡着了。”
这时,楚怀明咳嗽了一声,“青玉,这酒改日送到宫里一百坛。”
楚青玉朝楚怀明伸出手掌,“五百两一坛,拿银子。”
“什么,五百两一坛?京城上好的美酒才五十两银子一坛,你这是抢钱吗?”
“就这价,爱要不要。”
楚怀明摆着脸子说道:“我是你哥,有你这么宰哥哥的吗?”
许安暗中戳了楚凤瑶一下,递了个眼神。
楚凤瑶立刻开口道:“父皇,这酒是青玉和我们东海郡合作的,我们知道国库紧张,不想让父皇为难,这才想了这么个赚钱法子。
父皇,你就支持一下我们呗,您也不想看到东海郡的子民饿肚子吧?”
楚怀明一下子就泄气了,忧愁的说道:“这酒也忒贵了。”
楚青玉立刻辩解道:“普通的酒,皇兄您喝两坛子醉不了,这酒你敢喝一坛子吗?
五百两,妥妥的成本价,外人我只卖六百两一坛子,皇兄你就偷着乐吧。”
听到这价,许安觉得凉风嗖嗖,瞬间清醒了几分,奸商,绝对的奸商。
五坛子乐游原的原酒大概能换这一坛子新酒,楚青玉竟然直接按照十二坛子原酒的价格卖新酒。
不过一想到赚的钱有一半是自己的,能够买好多粮食,许安又觉得美滋滋。
在楚青玉、楚凤瑶两人的‘强大攻势下’,楚怀明妥协了,花五千两银子买了十坛新酒。
为了安慰楚怀明,楚青玉特意把新酒的命名权留给了楚怀明,新酒被命名为‘瑞丰酒’,寓意着大岳王朝五谷丰收。
第二天,乐游原就推出了由元丰帝亲自命名的瑞丰酒,一时之间,乐游原变得虚无坐席。
达官贵族纷纷求购,不过乐游原有一条规定,不卖给京城其他酒楼。
一时间京城其他酒楼生意凋零,楚青玉抓住机会,趁机又吞并了两家大酒楼,银子开始哗哗的往楚青玉口袋里走。
等到许安等人离开京城时,第一批运粮队已经在去往东海郡的路上了。
...
内阁
工部尚书鲁知非开口道:“诸位大人,陛下口谕,要求工部凑齐百名工匠,遣使到东海郡。
你们说,驸马爷要这百名工匠做什么,难道他想大兴土木?”
户部尚书高瑜摸着胡子说道:“自古大兴土木,必劳民伤财,不得民心,我看咱们这位驸马爷是个好大喜功的性子,要走歪路了。
要不然,当初也不至于连砍二十九个县令的脑袋。”
礼部尚书尤知礼接着说道:“这么说来,驸马爷能想出曲辕犁来,也只是凑巧了。”
兵部尚书赵阔大大咧咧的说道:“我看没错,咱这位驸马爷是农户出身,一时开了眼界,能想出曲辕犁这种器具,也在意料之中。
至于其它方面么,到底是差了许多火候。”
户部尚书高瑜补充道:“竖子成名,难当大事。”
吏部尚书杨蒙恩沉思了一会,说道:“高大人,这工部是大岳的工部,不是东海郡一地的工部,这好用的工匠还是得紧着朝廷。
至于东海郡所需的工匠,陛下也没有过多的要求,就从其余工匠里面挑吧。”
“有理。”
“有理。”